kǒng

恐吓


拼音kǒng hè
注音ㄎㄨㄥˇ ㄏㄜˋ

繁体恐嚇
词性动词


恐吓

词语解释

恐吓[ kǒng hè ]

⒈  威胁人,使害怕;吓唬。

他恐吓破产的人。

menace; terrify; threaten; intimidate;

引证解释

⒈  亦作“恐赫”。以要挟的话或手段威胁人。

《敦煌变文集·捉季布传文》:“院长不须相恐吓。”
宋 司马光 《涑水记闻》卷七:“虏以虚言相恐赫耳,未必敢来。”
明 李贽 《复焦弱侯书》:“终身之交在此,半路絶交亦在此,莫以状元恐赫人也。”
清 顾炎武 《书吴潘二子事》:“庄氏 既巨富, 浙 人得其书,往往持而恐吓之,得所欲而去。”
鲁迅 《南腔北调集·辱骂和恐吓决不是战斗》:“这诗怎么样?有辱骂,有恐吓,还有无聊的攻击:其实是大可以不必作的。”

国语辞典

恐吓[ kǒng hè ]

⒈  以胁迫的言语或行动威吓人。

《儒林外史·第一回》:「想是翟家这奴才,走下乡狐假虎威,著实恐吓了他一场。」
《红楼梦·第九一回》:「有叫他在内趁钱的,也有造作谣言恐吓的,种种不一。」

恫吓 威吓

分字解释


※ "恐吓"的意思解释、恐吓是什么意思由壹字典汉语词典查词提供。

造句


1.身先士卒,勇闯事件现场,只为把一线新闻抓;跋山涉水,深入不毛之地,只为把真实事件发;仗义执言,不怕恐吓欺诈,只为把百姓呼声传天下。记者们,你们辛苦了。愿你们身体健康,平。

2.当你占领一阵地而受到被敌人包围的威胁时,你应迅速集中力量,以攻势动作恐吓敌人。在你觉得退却已不可避免的场合,用这种佯攻,便能阻止敌人分遣军队以困扰你的侧翼。

3.一名8岁女童昨凌晨被母亲发觉身上伤痕累累,追问之下揭发女童两年来疑长期受菲佣虐待兼恐吓以致哑忍,母怒不可遏报警将恶佣拘捕。

4.难道像有些牧民说的那样,狼的哭腔,是专为把人畜哭毛哭慌,搅得人毛骨悚然,让人不战自败?草原狼莫非还懂得哀兵必胜、或是精神恐吓的战略思想?

5.十一、我们认为对学校来说,最坏的事,是主要靠恐吓、暴力和人为的权威来进行工作。这种做法摧残学生的感情、诚实和自信,……使学生对教师尊敬的唯一源泉在于教师的德和才。

6.这是责任编辑简恒给记者发来的“恐吓”短信,关于新年刚刚出版的天书《傅科摆》。

7.他们对于军队,对于征兵的恐吓,对于儿童们的糖与糖果的缺乏,是颇郑重其事的。

8.我是阶级斗争的运动员,什么难听的话都听过,不但要听难听的话,还要捱打,还要面对恐吓和威胁。

9.大人先问自己真情怎样?还说我恐吓,实太过不近人情。

10.当你占领一阵地而受到被敌人包围的威胁时,你应迅速集中力量,以攻势动作恐吓敌人。在你觉得退却已不可避免的场合,用这种佯攻,便能阻止敌人分遣军队以困扰你的侧翼。